相信不少喜欢徒步的驴友 都听过“火凤线”、“火龙线”等线路 风景固然美丽 然而,其实在户外徒步 充满不确定的因素 在野外,美丽的外表下 却分分钟隐藏着巨大危险! 11月4日早上8时左右,“驴友”阿良(化名)独自进入到广汕公路后的山脉之中。第二天,阿良就与外界失去了联系。 随后,焦急万分的阿良家属联系了广州蓝天救援队进行搜救。11月8日,救援队的队员在采石场附近,找到了已经失联三日的阿良,而此时,阿良已经“无意识、无反应”。 “驴友”阿良已经被确认死亡,而他死亡的原因,很可能是在傍晚无意中走入了火炉山至龙洞山路上的一段“凶险通道”,“那是一条死路,之前,就有驴友误入而身亡的先例。” 
蓝色外套者为阿良(为保护当事人隐私,不做人物细节披露) 11月初,“驴友”阿良无意中走向了广汕路后的山脉之中,就再也没有回来。 ▌ 同事发现,独走“火龙线”的阿良未归 11月4日早上8时,住在公司宿舍的阿良,背起了自己的行囊,穿着一身蓝色的登山服,便独自开始了自己的登山之旅。 “他随身还带着一部‘单反’,可以看出是一个非常热爱生活的人。”广州蓝天救援队队长谢虎模说,根据随后了解到的信息,在当天早上,公司的同事还相约登山的阿良,晚上一起吃饭,而阿良也没有拒绝晚饭的邀请就出了门。 查询相关驴友线路了解到,火凤龙(火)线,是广州经典的徒步路线,一般分为标准版和加强版,这条线路相对已经广泛的被“驴友”熟悉,但是其中仍然有诸多“危险地带”。 火凤龙(火)标准版线路(也叫老火龙线):火炉山902路教练场站或者B11公交总站一急升坡一急升顶一火炉山顶一酸奶店一大锅山顶一猪仔山一凤凰山一绝望坡一华南第一坡北坡一王子坳一杓麻山一长快顶一太和嶂雷达站一乌仔山一大源石场一龙洞7号界碑一福利院 ,564路回。半程和火凤线一样,大概20多公里左右,6-8小时左右。  火凤龙(火)线加强版线路(也叫新火龙线):火炉山火炉山902路教练场站或者B11公交总站一急升坡一急升顶一火炉山顶一酸奶店一大锅山顶一猪仔山一凤凰山一绝望坡一公鱼岭一金鸡顶一古箭岭一华南第一坡北坡一杓麻山一长快顶一太和嶂雷达站一乌仔山一大源石场一龙洞7号界碑一福利院 。  前半程和火帽线一样,2000米攀升,路程27公里左右(走完火龙火为32公里左右)10-12个小时,上山下山路不多攀升不大,路况较好,林荫山路多。  目前还无法确认,阿良当天到底走的是哪一条路线,从而失去方向,导致行进路径发生变化。 据了解,当事人(阿良)4日当天是轮休,第二天是要上班的,但第二天同事却发现其并没有去上班。同事在5日联系到阿良的家属之后,直到6日中午,他们才接到家属的搜救请求。 刚好,阿良的同事里,有一个是广州蓝天救援队的志愿者,因此,家属才想到了寻求救援队的帮助。 ▌ 首次搜寻,毫无结果 “我们有一个咨询救援的QQ群,当事人的家属加到了群里,然后提供了相关的信息。”救援人员回忆时说,然而,慌张的家属,当时并没有提供相对有效的信息,只知道当事人当时进到了山中,然后就不见了踪影。 在救援队的提醒下,家属查看监控视频看到,阿良穿着一身蓝色的登山服,背一个背包,挎一个单反相机包,就从广汕公路旁的高塘石进入到山中。 “这是‘火龙线’其中的一段,他出发的地点已经偏离起点了。”救援队的负责人决定参与救援:“马上令巡山组的成员在附近进行排查。” 然而,从当日下午3时到天黑,巡山组的排查并没有找到阿良。  救援现场 “在山中的晚上,搜救队员搜救的风险急剧增大,非常容易受到意外伤害,而有关当事人动向的信息仍然缺乏,只能暂停搜救。”救援人员说,晚上搜救“杯水车薪”,就算放一千人进到山中,也起不到太大效果。 与此同时, 有关阿良失踪的信息,也开始在网上发布,家属提供了阿良平日的照片和当日穿着的登山服,各种有关的信息开始汇集起来。 ▌ 再次搜救,依旧杳无音信 从信息极度缺乏,到信息量爆炸,仅仅经历一天的时间。 11月7日,当搜救队再次进入到山中搜寻时,面临的则是众多信息真伪的甄别。 “当时有两个人给到我们信息,说已经看到了阿良已经走出了大山,但两个人所说见到阿良的地点,却是南辕北辙。”说,此时,后方的精力主要用于判断信息的真实性,并且提供给前方的搜救队员。 “徒步新兵”是广州蓝天救援队山地救援队骨干队员,11月7日,他带领着搜救队员对山中的“危险区域”进行搜救。 “主要对包括水塘、悬崖等重点区域进行搜查。”当时参与救援的搜救队员“徒步新兵”说,根据推测,他们搜救的区域主要集中在了“采石场-洞旗峰”附近的区域,从山脊的一侧搜救到另一侧,然而,搜救队仍一无所获。  图为蓝天救援队队员“徒步新兵” “由于山路两边视线都被茂密的树丛遮蔽了,很难有实质的发现,所以我们还专门跑到了附近工厂、学校的楼顶,用望远镜观察。”“徒步新兵”说,他非常希望能够在当天找到阿良。 根据“黄金72小时”的搜索规律,如果当事人受伤被困在了某处,当日找到还有非常大的生还概率。 但事与愿违,东西两面的山谷、悬崖都找寻了一遍,却没有发现阿良的踪迹。 ▌ 不良预感,可能误入“死亡通道” 通过大量信息的甄别,救援人员最终还是发现了有价值的信息,“有人曾经与阿良攀谈过,而且还有人提供了‘最后相遇’的时间。” 通过诸多信息分析,阿良很可能是从出发地点往凤凰山——龙洞方向行走的。“当时信息太多了,有人说当事人已经下了山,但是我们都认为,他肯定还在山上。” 在路途中,阿良还接听了两个电话,其中一个是家里人打来的,“通话质量还不错,说明当时他并不是在很偏僻的地方”。 在11月8日当天,又有两个女生,提供了一条非常重要的信息,4日当天傍晚,她们曾经碰到过阿良,相遇的地点则是在洞旗峰附近。 “首先,时间是下午5时30分左右,符合阿良行进的速度与方向;其次,两个女生描述的身体特征与阿良都符合;此外,她们对于周围山体的特征描述都非常准确。可以确定这条信息的真实性。” 在这条线路上,如果沿着山脊行进,很容易就走向了这条凶险通道,“一条是正常的山路,但是比较险,而另外一条则是上坡的山路,是一条死路。”  洞旗峰附近曾发生两次坠亡事件。(红色为出事点) “之前,就有‘驴友’误行‘死亡通道’而身亡的先例。”谢虎模说,当时阿良显然是不小心走入了“死亡通道”,而阿良与两个女生偶遇的地点,正是在“死亡通道”上。 “当时已经是下午5时30分左右,天色在山中已经比较黑了,所以,基本上可以推断此次的相遇是‘最后偶遇’。” 最后,蓝天救援队发现阿良的地点,距离“最后偶遇”的地点,直线距离仅100米左右。 ▌ 救援人员苦寻,最终发现阿良 11月8日下午4时30分左右,在前线搜寻的“徒步新兵”,接到了这条关键性的信息,并赶往“死亡通道”寻找阿良。 “当时天色已经暗了很多,就和城市中的6点多时差不多。”“徒步新兵”在“死亡通道”行走的过程中,发现周围树杈有很新的断痕,直到缓步走到了“断崖”处。 他描述说,当时那个“断崖”,隐藏在郁郁葱葱的树林后面,如果不仔细看,很容易认为树林后面还有路。而且在“断崖”边的土质也非常松软,很容易就会掉下去。 在“断崖”下面,是一片采石场的乱石堆,白茫茫一片。“我在那里看了有15分钟,都没有发现有当事人的踪迹。”“徒步新兵”说,正当他已经打算放弃,例行对排查区域进行拍照时,发现图像中似乎有一抹蓝色,“触目惊心的蓝色”。  红色是“死亡通道”,断头路,黄色是正常山路。 如上图所示,驴友阿良误入红色的“死亡通道”,没有走黄色的正路,最后不幸坠亡。 他介绍说,当时那个“蓝色”的位置,刚好位于“断崖”近乎90度垂直的位置,如果不仔细看根本发现不了。 “我绕了四十多分钟才到了下面。”“徒步新兵”说,当他绕到“断崖”底部,与“蓝色”仅仅有两米左右的距离时,才基本确定面部朝下的男子,就是已经失踪多日的阿良。当时,时间已是下午6时左右。 “阿良水壶里的水都还几乎是满的。”搜救队员说,17时10分左右,救援队就通知了家属,在19时30分左右,家属等也赶到了现场,晚上10时左右,法医到达了现场。直到9日凌晨,广州蓝天救援队配合警方完成相关现场工作。 ▌ 相同地点,发生过类似事故 其实,关于“火龙线”的事故报道,在2009年4月份,就有媒体报道《广州白领凤凰山徒步失踪,断崖下搜救发现尸体》,据事后当时相关人员推测: 遇难驴友也是从凤凰山往龙眼洞方向走,过了采石场之后往右拐,误入了一条看似大路的死路。此路只有几十米,尽头为山坡;  在山坡下方,在大雨天往往会积水形成一条临时的溪流。当事人不想弄湿鞋,于是跃过了这条溪水。但因为雨大路滑,他不慎滑倒,继而滚入了一旁约50米落差的谷底。 事后救援人员分析称,在此次事件中,“驴友”阿良犯了一个大忌,就是“独自行走一条不熟悉的线路”。 针对这条通道,之前救援队曾经在路口处树立了“标识”,树立了“前方悬崖”“危险禁行”等指示牌,并拉起了警戒线,但是,此次搜救时却发现,这些“标识”被人破坏掉了。  近年来 随着户外运动的持续升温 “驴友”登山遇险、 被困事故频发,甚至丧命 有些悲剧,是可以避免的 有些危险,是可以预防的 因此,切记不要独自走不熟悉的路线!
|